裂纹舌

裂纹舌

概述:裂沟舌(plicated tongue)是舌背黏膜出现不同排列方向的裂沟,又称裂纹舌(fissured tongue)、皱褶舌(rugae tongue,lingua plicata)。根据裂沟排列形状似阴囊,也有的称阴囊舌(scrotal tongue)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10岁前发病率较低,10~60岁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。60岁后上升趋势停止。平均约占人口的5%,与性别、种族无关。

病因

病因:目前尚无统一意见。但据国内外学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①年龄因素,10岁前发病率较低,10~60岁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。60岁后上升趋势停止。②地理环境、人种及营养因素:存在与这些因素有关。高发人群现象。③全身疾病因素:天疱疮患者有50%的裂沟舌发病率;银屑病、口干症、伤寒、梅毒感染、梅-罗综合征(Melkersson-Rosenthal syndrome)、唐氏综合征(Down syndrome)等常伴有裂沟舌。④遗传因素:精神迟钝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增高。并发现有高发家系。但在对患者遗传学的研究中,未发现患者染色体的数目、结构等方面有特异性变化,也未发现染色体畸变频率异常增高。有人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。⑤感染因素:病毒感染,迟发性变态反应等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《辨证指南》:“平人之舌无纹也,有纹者,血衰也,纹少者,衰之微;纹多、纹深者,衰之选”。除虚证外,还有火毒上炎者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
    1.发病特征  发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,平均约占人口的5%,与性别、种族无关。病情迁延,继发感染时舌体疼痛,平时可无症状。
    2.起病方式  舌背黏膜出现深浅不一、形态不同、数目长短走行均不一定相同的沟纹。叶脉状:舌正中有一前后向深沟,两侧有由后斜向前方横向排列略浅的副沟,状似叶脉。脑纹状:沟裂迂回形似大脑沟回,排列紊乱,布满全舌。有的沟纹需将舌向下卷或用棉签拨动舌面才能看出。裂沟舌一般无生理功能改变,沟纹内上皮完整。乳头大部存在,舌的色泽、质地和活动均正常,一般无明显不适。当上皮受到损伤或继发感染时出现疼痛。裂沟舌多伴游走性舌炎。本病病程发展缓慢,有的沟纹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。裂沟舌舌体较肥大,可形成巨舌(图1~3)。
    以舌背不同形态,不同排列,不同深浅长短,不同数目的沟纹或裂纹为特征。以舌尖抵于下前牙舌侧面将舌拱起,或用前牙轻咬舌体,可清晰见到张开的沟裂样损害。但沟底黏膜连续完整,无渗血。沟底及沟侧壁丝状乳头缺如,黏膜因萎缩变薄而常呈鲜红色。除非继发感染,患者常无自觉症状。临床分型方法众多:根据部位分为中央型和边缘型。根据形态分为脑回型、阴囊型、叶脉型、树枝型等。根据深浅分为轻、中、重3型。但分型临床意义不大。少数患者可有舌干苦、食物刺激症状等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沟纹达固有层或肌层,沟纹表面上皮增生角化,钉突伸长,上皮下结缔组织增厚,淋巴细胞、多核细胞、浆细胞浸润。炎症时,组织水肿、毛细血管扩张,有些可见微小脓肿。扫描电镜示丝状乳头、菌状乳头结构丧失,可能由于上皮细胞内折成裂隙,裂隙逐渐加深、增宽、延长,形成沟纹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
诊断

诊断:根据沟纹特征诊断不困难。但有人主张应以沟深2mm以上,沟长10mm以上,病程半年以上,有疼痛等自觉症状为诊断标准。裂沟舌伴有巨唇面瘫梅-罗综合征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深裂沟舌应与舌开裂性创伤鉴别。后者常有创伤史,疼痛明显,舌黏膜连续性中断,有渗血;梅-罗综合征:裂沟舌伴面瘫、肉芽肿性唇炎。

治疗

治疗:应向患者解释,消除恐癌及害怕沟纹逐渐加深将舌体裂穿的顾虑。注意口腔卫生,每次进食后将沟纹内的食物残渣漱出,以免细菌滋生继发感染。
    1.有炎症时用消炎防腐止痛含漱剂或软膏、散剂。
    2.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口含制霉菌素。
    3.酌情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。
    4.有人提出对患者顾虑较大、疼痛症状频繁发作的深沟纹,可考虑外科手术缝合,但这种手术临床很少实施。
    5.中医辨证
    (1)火毒炎上者用清热解毒方药:白虎汤、清胃散。
    (2)阴虚内热者用滋阴清热方药:知柏地黄汤、麦门冬汤。

预后

预后:舌体不会因沟纹加深而穿通。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